当前位置:国外老域名购买-玉米号娱乐故城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故城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2023-09-06

近年来,衡水市故城县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托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抓住全民旅游时代重大机遇,围绕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统筹全县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融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深挖内涵,全力做好文化资源梳理工作。大运河流经故城县7个乡镇64个行政村,全长75.1公里,是流经县域最长河段。因其地处冀鲁两省交界处,沟通了燕文化区、赵文化区、齐文化区和鲁文化区,促进四种文化相互接触、整合、交融,形成“齐风鲁韵、燕魂赵魄”的运河文化内涵。故城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实际,一是认真做好文化资源梳理。依托运河文化研究会、聘请专家学者对大运河故城段各项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和梳理,初步形成建立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100个运河名人、以‘霍庄村’为代表的100个运河村庄、以‘秋胡戏妻’为代表的100个运河故事、以《三望》为代表的100首运河诗词、以‘龙凤贡面’为代表的100道运河美食、以‘四面佛’为代表的100件出土文物”为体系的故城县文化旅游资源项目库,提高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出版了《故城探源》、《千年大运河魅力新故城》、《运河文化掬萃》等系列书籍。其中《故城探源》一书得到了国家水利专家的一致认可,填补了故城大运河在全国运河史上的空白。二是全面加强独有特点提炼。通过挖掘大运河的功能定位和历史贡献,提炼、总结出故城大运河的四个特点。分别为漕运水系历经变迁,有“五龙聚首郑家口”之称;古风古貌保存完整,“运河第一湾”保持了原始风貌。水利文化遗产丰富,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重文明融汇传承,燕、赵、齐、鲁四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三是加强运河历史文化遗迹保护。重点做好郑口挑水坝、甘陵书院、庆林寺塔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迹遗物的保护工作,认真搞好乡村记忆工程和古村落保护,开展工业遗产普查,为该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多规合一,坚持倡树文旅融合发展理念。故城把璀璨的运河文化作为自己扩大对外影响的靓丽名片,提高知名度的重要依托。围绕全力打造“中国大运河文化带节点城市”“京津冀文化旅游目的地”“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复兴高地”等目标,先后编制了《故城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故城县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规划》,坚持一个理念,做到融汇贯通,实现多规合一。故城县委、县政府还成立了故城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被提升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同时,多层次、大范围、多频次宣传故城运河文化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理念,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工作氛围。一是成功承办由中宣部、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走进故城大型直播活动,提升故城运河知名度;二是配合央视拍摄制作专题纪录片《千年运河故城传奇》,抢占千年运河品牌先机;三是创造性开展主题沙龙论坛,凝聚社会各级各界智慧力量,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高质量快速发展。

项目带动,构建多彩缤纷文化旅游格局。故城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建设集“生态保护与利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产业转型与升级、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于一体,宜游、宜赏、宜居、宜业的运河明珠城市。精心培育诚义运河、红色运河、美食运河等文化品牌。依托75.1公里大运河,按照大运河水工景观体验集群定位,加快推进大运河百里景观带、以岭康养综合体、东大洼田园综合体等重大文化旅游在建项目。加快启动郑家渡口古商业街区风貌整治与提升工程、故城甘陵文化小镇、建国镇红色文化研学小镇等重点项目。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结合脱贫攻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旅游经济。(王成龙 李希录 李洪儒)